泸县是中国龙桥之乡,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的就有47座,其中龙脑桥闻名遐迩,世人皆知。
“随着交通的发展,大量龙桥交通功能逐渐丧失,隐没于溪河边,无人问津,随时都有可能消失。”龙桥保护公益人、摄影师张云飞看到眼里,急在心上。给笔者提出再一次龙桥寻踪,摸清龙桥家底,电子定位,为保护利用龙桥提供第一手资料。感念于老先生的赤诚之心,我们利用周末时间,开始了龙桥寻踪之行。
好像是天意之一样,龙桥寻踪之行第一站石桥镇、毗卢镇。马溪河把两个镇联系在了一起。
桥底下桥就在石桥镇政府街村附近,虽然张老师不止一次拍摄龙桥,但时间流逝,交通、建筑环境的改变,一时之间还不能确定龙桥的具体位置。只好询问路人。对于龙桥的记忆,大多街村居民,都没有什么记忆。
好不容易问到路,看到正在提升打造防洪工程。“遭了,千万不要挖了哈。”张老师十分焦急。我们急急赶赴现场,还好,桥底下桥被整体提升,横跨在河上,焕发出生机。桥底下桥上面有三龙,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“河道整治,将成为石桥居民休闲场所,桥底下桥便成为一道风景。”我为桥底下桥的前景感到高兴。
我们沿着马溪河而驱车而行。“河上有着石桥,虽然没有龙雕刻,但也有保护的价值。”张老师说。于是,我们为范家桥和跳水凼桥停留。
范家桥有两层,第一层的桥墩隐没于水中,好像雕刻了龙,只是风化有点严重。河道环境的变迁,人们又在桥上建立了第二层桥。如今,水泥公路桥就他相距不过几米地方建成,石桥的交通功能彻底改变,因此,就像一位长者立在旁边落寞。桥头新立“石桥镇社社通公示碑”,“秦家坝村学堂头—范家桥集资组集体109200元。”一组数据说明村民修桥修路的力量之强大,积极性之高涨,我们不难想像范家桥名字的历。 “新的公路桥,我们也叫范家桥。”村民们说,在公路桥旁,一位男孩子在河边洗衣服,一位妇女在旁边叮嘱。“明天是母亲节,儿子洗衣服,孝敬母亲,好好哟!”张老师高兴地拍摄起来。洗衣服的母子、新旧桥梁,构成了美丽的图画,温馨而感人。
让我们发现跳水凼桥是岸边山坡的桅子花香。桥一头修建了废弃的石头屋,我想,当交通兴旺发达时,是做商店用的吧。桥的特点是桥是巨石桥面。张老师用脚走,有11脚半长。如此巨石桥面,十分少见,运到这里安装,应该是个谜。一个牵种猪的村民告诉我们,“地名叫跳水凼,我们只好叫它跳水凼桥了。
寻找秦家河坝村的高桥,我们费了很多周折。由于乡村村道建设,我们又不熟悉路径,导航都起不了作用。我们是爬坡上坎,磕磕碰碰。特别是张老师的爱车,更是擦破了脸,碰了肚皮,让人心疼不已。
好不容易找到高桥。高桥果然是高桥,没让我失望。上有二龙、一狮、一象,太阳下栩栩如生,各得其神,各得其妙。我们留念不舍不得走,从不同的角度拍摄。一个姓谢的为玉米施肥的村民,配合我们在桥上走动。
“临近他们的外县村民,认为龙头望着他们家,风水不好,把龙头打了。”姓谢村民说,“这高桥对着家养猪不顺利。”“打不得,龙是镇妖除邪的,保护一方平安的。”张老师及时普及保护知识。讲述了一个《龙狮象雄踞高桥》的美丽传说,相传清朝初期,当地住着孤儿兄弟俩,一个叫白象,一个叫青狮,由邻居接济抚养才长大成人。有一年有一伙妖怪出没村中,袭击人畜,弄得民不聊生。青狮、白象兄弟俩在神龙的帮助下,歼灭了妖怪,遍体鳞伤的兄弟俩被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接走,乡村恢复了生机。为了纪念兄弟俩除妖,感谢龙恩,建桥时,特别雕刻了二龙一狮一象。几百年来,龙、狮、象雄踞桥上,日夜守护着一方平安。